□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沈俊霖
千年丝路历久弥新。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3年多来,“一带一路”不断革新着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为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福祉,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创新的真谛。
在这场伟大实践中,青岛始终站在全球视角,全面关照历史与现实,重新审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执著找寻世界经济合作的新模式,打造跨时空的发展之路,不断丰富着“一带一路”的内涵,提升着青岛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
借船出海
4月10日,中荷(青岛)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青岛举行。青岛与荷兰,地处“一带一路”东西两端,一个拥有世界第七大港口青岛港,另一个拥有“欧洲门户”鹿特丹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正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丝路精神建设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
这一由青岛发起的以“跨境合作、双向互动”为主题的园区,作为中国唯一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投资互动的跨境合作园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参与热情与合作。
“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项目为中俄双方实业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于中俄地方合作而言,工业园区间的交流空间很大。”3月20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办的欧亚经贸产业园区(青岛)商务对话会上,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议员斯文措夫在致辞中表示。
而早在几年前,青岛就意识到了园区在企业“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并果断将其上升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2015年3月,印尼总统佐科访华期间,恒顺精心打造的“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项目成为中印双方的重要经贸成果之一。眼下,这一项目正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密切两国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主席弗兰基·西巴拉尼说:“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是印尼的国家级产业园区,是最成功的产业园之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厚积而薄发。这一园区的诞生源于恒顺深耕“一带一路”积累的丰富资源和雄厚人才队伍。“政局不稳、法律不同、文化差异等是‘走出去’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境外园区集聚发展模式,改变了过去企业单打独斗、风险高、竞争力不强的不利局面,促成企业‘借船出海’‘抱团取暖’,提升了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话语权,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和协同发展能力。”恒顺众昇总裁贾晓钰说。
截至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一共有16个像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这样的青岛境外经贸合作园区。
这些园区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不仅使青岛优势产业在海外形成集聚效应,而且大大降低了青岛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与成本。
借助这些园区,青岛企业加速了布局“一带一路”的步伐。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建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新华锦集团等企业纷纷“借船出海”,充分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巧妙参与国际分工,深挖“一带一路”富矿,掀起了青岛对外合作的高潮。
丝路改革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方可贸易畅通、民心相通。青岛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深化改革,大胆创新,为畅通丝路,青岛手持“改革利剑”,披荆斩棘,创新作为。
5月12日,青岛海关与西安海关、山东检验检疫局与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青岛港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分别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大力推进港港联动和多式联运业务发展,加密开行往返班列,把港口功能向西延伸,打造内陆最便捷的东方“出海口”,把中欧班列开到海边,开通山东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
这是青岛海关牵头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又一成果。这项改革覆盖山东、陕西、新疆等9省区内10个海关,区域内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申报口岸和查验地点,一地注册后可在任一海关报关,形成“十关如一关”的通关新格局。这项改革铺设了一条贯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关高速路”,为沿线9万多家企业搭建了从青岛进出境的“低成本、高效率”大通道,极大地提升了青岛港口的腹地竞争新优势,为青岛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截至今年4月底,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运行满两周年,区域海关共审核一体化报关单1172.7万票,其中跨关区报关单占比9.8%,居全国五大通关一体化板块之首。受此利好,去年青岛港在中西部主要省份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自贸驿站
作为国际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创造性地提出建立“一带一路自贸驿站”,用好政府“有形之手”,放活市场“无形之手”,着力打通阻碍国内外特殊监管区域之间资源、市场、利益和信息联通的“症结”,打造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环境。
眼下,一条以青岛为起点,辐射全国、连接世界的“一带一路自贸驿站”正在蜿蜒生长;一个以企业为主体、海关特殊监管区为载体、政府推动为服务体、各国合作为共同体的“四位一体”全球“一带一路自贸驿站”新格局轮廓初成;一个广市场、大资源、低成本、高效能、多功能的区域经济合作联盟正在形成。
这一全新平台迸发出强大活力。就在上周,通过“一带一路自贸驿站”国际合作平台,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来逛”全球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成功与西安、新疆等“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的合作伙伴建立了业务联系,业务量迅速扩大,成交额成倍增长。“‘一带一路自贸驿站’让我们公司的‘互联网+国际贸易’业务模式焕发新的生机,企业受益、消费者享实惠。”公司法人代表郭暑光说。
“一带一路自贸驿站”是政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创新之举,是“互联网+”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案例,是国家陆港联动、东西合作、精准扶贫战略的青岛实践,创新丰富了“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内涵。
黄金通道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节点、支点区位优势,加快重点交通枢纽通道项目建设,优化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一带一路”黄金通道。
去年7月,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标志着董家口港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也为青岛融入“一带一路”开启了又一条全新通道。同月举行的东亚港口联盟大会达成了《东亚港口联盟黄岛共识》。这意味着,今后,来自中国、韩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航运企业将实现资源共享,推进成员港口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在更高平台、更广范围、更新层次上参与全球资源配置。
2014年12月27日,全国沿海首家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在胶州正式投运。青岛海关优化多式联运口岸监管模式,实现了港站互联,这一全新的物流模式,将海运与陆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显著提升了青岛物流辐射力。“海运货物从青岛进境,经过阿拉山口或者霍尔果斯,然后再到中亚,时间上要节省七天左右。”山东路桥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业务员曲强说,海铁联运有更加便利的条件,竞争力强,为企业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和货源。
青岛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该中心集疏货物11.9万标箱,同比增长22%。胶州铁路陆运口岸开放已列入《国家口岸发展“十三五”规划》,而青岛“一带一路”跨境集装箱多式联运工程获批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站在新起点,当有新作为。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青岛正奋力扬帆远航,在“一带一路”这条希望之路上孕育新的生机,激扬新的活力,创造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