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自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齐聚,热议“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愿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主旨演讲,以携手各国,共同发展,开放胸襟,收获了各方共识。
历史深处,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通过这条路,中国不断发现世界,世界也逐渐认识中国。
从位于山东半岛的胶州湾板桥镇出发的古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点,曾是当时东北亚的航运中心,扬起过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外商贸之帆。如今,依旧从板桥镇的所在地出发,站在全球视角的青岛,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用古老的联系拓展新的关系,找寻开放合作的新模式,用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脚步,丰富着“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印记。
传承共赢精神
青岛与荷兰,地处“一带一路”东西两端,一个拥有世界第七大港口青岛港,另一个拥有“欧洲门户”鹿特丹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正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丝路精神建设的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
探索共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园区,这一由青岛发起的以“跨境合作、双向互动”为主题的园区,作为中国唯一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投资互动的跨境合作园区,定位为“一带一路”上面向欧亚、对接日韩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和现代国际贸易集聚平台。
在境外,青岛市组织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澳柯玛集团等有实力的大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双向投资贸易合作,并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内合作建设境外加工装配基地化产业园区。在境内,位于板桥镇所在地的青岛胶州的欧亚经贸产业园,将依托今天的“海陆空铁”多式联运海关特殊监管中心,打造与境外各园区互联互通的开放通道和贸易平台。周边各国家和地区将可以通过当地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的互动,参与到“一带一路”,贯通驶向中国的大通道,共享发展红利。
拉诺耐村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一个普通村庄,这里的村民世代以种地和打鱼为生。这个昔日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青岛集团印尼综合产业园的所在地。去年,工业园入园企业高炉冶炼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当红热的铁水喷涌而出,现场一片欢腾,激动不已的工人们相互击掌庆贺。
“我们的工业园项目总投资达15亿美元,总体规划4000公顷,包括发电厂、高炉镍铁冶炼、电炉镍铁冶炼、物流仓储和生活办公等五个功能区,配套建设年吞吐量3000万吨码头、道路等公辅设施。项目规划建设年发电35亿度的电厂以及12条RKEF生产线和20套小高炉项目,可以年产10%镍铁125万吨,产值近100亿元,是中资企业在印尼投资建设的第二大工业园。”恒顺众昇集团总裁贾晓钰介绍说。
这一恒顺打造的“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项目已经成为中印双方高层见证下的重要经贸成果之一,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密切两国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主席弗兰基·西巴拉尼说:“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是印尼的国家级产业园区,是最成功的产业园之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走出去”的青岛恒顺众昇,已经把海外工业园平台模式复制到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家,筹划建设循环能源工业园、有色工业园和农业工业园等园区,将带动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
再将目光转到巴基斯坦。每天清晨,巴基斯坦小伙子谢赫扎德都会来到位于巴基斯坦拉合尔西南郊区的海尔-鲁巴经济区上班,在流水线上组装冰箱。“现在车间几百名巴基斯坦工人,只有40人能够操作所有生产线,我就是其中之一。”谢赫扎德说。
而这,让谢赫扎德十分感激“中国师傅”将他培养成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在同中方技术人员相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现在我的收入足够养活一家8口人。”谢赫扎德说,“我和中国朋友相处得很愉快,我很满意我的工作。”
在拉合尔,海尔-鲁巴经济区可谓家喻户晓。这个由中国家电品牌海尔集团和巴基斯坦鲁巴公司共同出资,以海尔在巴基斯坦的工业园为基础扩建而成,这是中国在境外正式挂牌的首个经济贸易合作区。
依托海尔在巴基斯坦生产、销售和物流基础以及中巴两国全天候、多领域的合作关系和贸易投资优惠政策,海尔-鲁巴经济区已然成为中资企业拓展巴基斯坦乃至南亚市场的重要平台。园区年营业额4亿美元,目前正在规划二期建设。
另一个青岛有实力的走出去大企业海信集团,在南非建设的工业园于2013年6月正式投产运营,一期占地110万平方米,吸引入园企业14家,直接带动就业岗位700个,形成了集加工、销售、物流、园区、品牌等一整套完善的产业链条,年家电产品销售额1.65亿美元,辐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15个国家,成为中国家电制造行业在非洲国际产能合作的示范性项目。
境外建设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依托当地已有境外产业和园区,进一步完善加工装配,打造互联互通的贸易通道。
充分发挥青岛产业优势,像这样的青岛实力派“走出去”的大企业引领的境外园区,已经达到17家,涉及家电、橡胶、纺织、资源、农业、建材等领域,预计投资总规模60多亿美元。
有实力的青岛“走出去”的大企业,在境外发展,为当地经济和就业贡献着力量,这些将于境内外的双向互动的园区建设一道,伴随着互联互通的进一步开拓与加深,为“一带一路”提供着面向全球,通联世界的邀请函。
引发海外共鸣
在中国境内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正在不断拓展更加互联互通的国际贸易物流产业的大通道,与沿线境外园区进行互动和衔接。
山东半岛胶州湾畔依托多式联运海关特殊监管中心,对接新亚欧大陆桥和泛亚铁路大通道,向西连接中亚欧盟及中东欧,开展与匈牙利、罗马尼亚在海外仓和海港、内陆港合作,拓展中东欧贸易通道;向东对接日韩及亚太、发挥青岛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贸易枢纽功能,发展多边转口贸易;向南联通东盟南亚西亚的国际多式联运转口贸易枢纽,贯通巴基斯坦柬埔寨印尼等南亚、东南亚贸易通道。
“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项目为中俄双方实业界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对于中俄地方合作而言,工业园区间的交流空间很大。”不久前,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办的欧亚经贸产业园区商务对话会上,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议员斯文措夫在致辞中表示。
在新加坡,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的推介得到新国际企业发展局交通与物流司司长饶忠明的热烈回应:“新加坡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在新形势下与青岛在交通物流、互联互通等领域加强合作。建议用好平台优势,重点在跨境电子商务和冷链物流两大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建设好欧亚丝路园区新加坡物流中心。”
在波兰罗兹经济特区,波方与中方共同探讨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推进新亚欧大陆桥青新欧物流大通道合作,利用波兰和哈萨克斯坦的物流中转分拨服务优势,将欧洲运来的货物与青岛目前已经开通的中亚国际班列有效联通,从而打通新亚欧大陆桥青新欧物流大通道,真正实现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面向欧亚、对接日韩、多式联运、区域合作”的国际贸易综合枢纽功能。
在日本札幌市,日方对参与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的建设颇有意向,与中方商定将继续推动两市企业搭建跨境电商交易平台,促进北海道农产品、奶制品、食品、水产品等优势产品及青岛市特色优质产品相互扩大市场规模。此外,日本北洋银行、韩国威东航运株式会社、中日韩三国秘书处等机构都表现出共同参与推进跨境园区建设的意愿。
在韩国,双方商定今年将进一步加强港口物流合作,尤其要用好“一带一路”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建设、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机遇,相互为双方企业开展投资贸易交流合作提供便利。
在德国,代表团与勃兰登堡州签署了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备忘录。德国勃兰登堡州经济发展局常务董事塞巴斯蒂安·赛勒表示,勃兰登堡州地处欧洲中心位置,交通物流业发达,将积极发挥贸易物流优势,推动基于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的合作。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由商务部欧洲司支持主办的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对话会中东欧及欧亚国家专场会上,包括立陶宛驻华大使及商务参赞、白俄罗斯大使馆高级参赞、爱沙尼亚大使馆领事与经济参赞、捷克大使馆农业参赞、罗马尼亚大使馆经济参赞、斯洛伐克大使馆经济参赞以及阿尔巴尼亚、波兰、克罗地亚、格鲁吉亚等中东欧及欧亚国家驻华使馆官员,香港贸发局和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代表等人士均到场出席,并表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为中东欧国家与青岛双向投资贸易合作提供了有效平台,希望能与青岛进一步密切交往,合作共赢。
这样的交流带来的合作意向还在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推介会上上演。
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执行秘书卡纳夫斯基表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是一个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平台,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和样板,是以最终实现上合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项目。
据介绍,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方案提出后,青岛已先后在匈牙利、罗马尼亚、越南、柬埔寨、缅甸、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举办了20场“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区专题推介会”。
来自中国,惠及世界。
伴随着“一带一路”精神广邀全球伙伴的参与,这份推介还在向着更广更多的国家继续。
奏出时代交响
在这个开放包容的舞台上,国际合作正在新的起点上向着纵深迈进。很多像青岛一样的中国城市,用携手合作和共建共享共赢,展现出推动共同发展的最大诚意。
不断拓展作为开放城市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青岛的“朋友圈”持续扩大。
在“一带一路”规划与建设中,青岛被定位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作为国家唯一的“双定位”城市,不断拓展对外的联系,这几年来一刻不曾停歇。
超越友好城市的意义,青岛在全国创新建立了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机制,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打开了更多双向投资与贸易的窗口。
共识转化为行动,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截至目前,青岛与海外城市和相关贸易机构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52个,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工作机制,已召开两次圆桌会议,先后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举办了35场以“通商青岛新丝路、经济合作新伙伴”为主题的“丝路对话”系列推介活动,将共建“一带一路”的邀请传递全世界,推动了地方务实的经贸交流与合作。
柬埔寨副首相因蔡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首席部长谢里夫、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伊西多罗维奇、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阿济莫夫、津巴布韦副总统姆南加古瓦、南非副总统拉马福萨、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秘书长谢尔盖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层领导先后在青岛组团去当地的推介后,到访青岛市,详细展开工作框架,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
除此之外,在全国首创了“境外青岛工商中心”的建设,也让青岛市在海外建成运营新加坡、韩国釜山、美国旧金山、德国慕尼黑、日本东京、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境外青岛工商中心,为双向的投资合作提供更多交流平台。
2016年,青岛全市对外投资备案项目189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26.94亿美元,同比增长285.2%,实际投资额52.06亿美元,增长297.9%,占全山东省40.1%。在全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中由2015年排名第4位上升至第2位。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6.5亿美元,在五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保持第2位。
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额1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4.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沿线国家在青岛市设立400个项目,实际利用外资23.68亿美元,占全市33.81%。全市与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总额338.28亿美元,占全市当年进出口总额的51.3%,其中出口227.09亿美元,进口111.1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进口总额的53.1%和48.1%。2016年,青岛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出口同比增长4.2%,成为拉动外贸出口增长重要力量。
承载着世界的企盼,“一带一路”正合奏出时代的交响。